☉安娜‧普羅哈絲卡,女高音/艾瑞克‧許奈德,鋼琴
★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百週年,以音樂的”戰爭與死亡”祈禱和平
女高音安娜‧普羅哈絲卡出身音樂世家,名指揮家菲利克斯‧普羅哈絲卡正是她的祖父。安娜‧普羅哈絲卡1983年出生於維也納,2002年以布瑞頓歌劇《碧廬冤孽》首度在柏林喜歌劇院登台。沒有多久,二十歲的安娜‧普羅哈絲卡就在巴倫波英指揮下,於柏林國立歌劇院演出《卡門》中的吉普賽女伴得到樂界注意,開始成為歐洲各大歌劇院、音樂會或音樂節的女主角,演出曲目廣從巴洛克時期、古典與浪漫時期的標準劇目到貝爾格、黎姆、艾略特‧卡特的作品。
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百週年,安娜‧普羅哈絲卡以「世界和平」為主軸,選出25首由貝多芬、舒伯特、舒曼、李斯特、拉赫曼尼諾夫、馬勒、沃爾夫、艾斯勒、黎姆等創作,與戰爭及死亡相關的歌曲,包括三十年戰爭(1618-1848)期間,流傳在德國士兵間的歌曲傳統歌曲《烏雲將至》、描寫蘇格蘭婦女為情人所唱的悲歌《我的愛人在德國》、艾伍士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,一名加拿大軍醫投稿英國媒體的著名詩作《在法蘭德斯戰場》入樂的同名歌曲。
安娜‧普羅哈絲卡的聲音就像是七彩的顏料,為這些歌曲塗染上色彩豐富而且色調鮑和的音色。透過音樂,透過藝術,安娜‧普羅哈絲卡不但讓愛樂者享受到音樂的美好,也讓人們永遠記住戰爭帶來的傷痛。
【曲目】
[1] 傳統歌曲:烏雲將至
[2] 貝多芬:戰鼓雷動(選自戲劇配樂《艾格蒙》,作品84)
[3] 艾斯勒:孩子的戰歌(選自《剪報》,作品11)
[4] 沃爾夫:鼓手(選自《莫里克詩歌》)
[5] 沃爾夫:士兵II(選自《艾興多夫歌曲集》)
[6] 拉赫曼尼諾夫:我喜歡他的悲傷(選自《六首浪漫曲》,作品8)
[7] 我的愛人在德國
[8] 艾伍士:在法蘭德斯戰場(選自《三首戰爭歌曲》)
[9] 艾伍士:1, 2, 3
[10] 艾伍士:湯姆出航了(選自《三首戰爭歌曲》)
[11] 奎爾特:再也無需畏懼炙熱的太陽(選自《五首莎士比亞歌曲》,作品23)
[12] 艾斯勒:坦克戰(選自《好萊塢歌曲集》)
[13] 艾斯勒:最後的輓歌(選自《好萊塢歌曲集》)
[14] 艾斯勒:返鄉(選自《好萊塢歌曲集》)
[15] 麥克‧卡文迪許:徘徊在這個地方
[16] 舒伯特:戰士的預感(選自《天鵝之歌》,D.957)
[17] 舒伯特:艾倫之歌I,D.837
[18] 黎姆:毀滅,作品1
[19] 李斯特:火刑台上的貞德,S.293
[20] 舒曼:兩個法國兵(選自《浪漫曲與敘事曲》,作品49)
[21] 浦朗克:中士歸來(選自《鄉村之歌》)
[22] 舒曼:士兵(選自《五首歌曲》,作品40)
[23] 馬勒:當美妙的號角響起(選自《少年的魔法號角》)
[24] 柯特‧威爾:敲吧!鼓!敲吧!(選自《四首惠特曼之歌》)
[25] 柯特‧威爾:為兩個老兵而作的輓歌(選自《四首惠特曼之歌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