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的創作時間約在1884年至1888年間,1889年11月20日由馬勒親自指揮在布達佩斯首演。原本的構想是朝向交響詩的創作,樂曲大致上跟著法國浪漫派小說家李希特的作品《巨人》走,分成「《青年時代》:花兒、果實與荊棘的音樂」與「人間喜劇」兩大部份;而「青年時代」又可以分成「春日無涯」、「花兒」與「滿帆」;「人間喜劇」則分成「卡洛風格的送葬進行曲與「從地獄到天堂」。「青年時代」就像描寫大自然從冬眠到甦醒;「人間喜劇」則象徵從地獄到天堂間的過程。馬勒以這些標題來比喻音樂的內涵。第十號交響曲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,馬勒只留下大致完成的慢板第一樂章。雖然音樂學者庫克在1960年代根據馬勒草稿,把它補寫成完整的交響曲,許多指揮家還是偏好只演奏第一樂章。
阿巴多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的第一號交響曲錄製於1981年,第十號交響曲則是1985年與維也納愛樂的音會實況錄音。第一號交響曲從出版以來,經常被樂迷當成購買同樂曲的首選版本。樂曲的整效果相當好,氣氛壯麗莊嚴,慢板樂章安靜肅穆卻又不失自然。
【曲目】馬勒:D大調第一號交響曲《巨人》[1]第一樂章:緩慢而沉重的,像自然的聲音,一開始非常從容不迫 [2]第二樂章:強而有力,但是不太快 [3]第三樂章:莊嚴而且威嚴的,不要太緩慢 [4]第四樂章:如暴風雨般 [5]馬勒:升F小調第十號交響曲(未完成)-- 慢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