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夜曲」在羅馬時代有「夜神」的意思,而這種音樂型式是由英國的費爾德所制。在低音部和弦伴奏下,高音域奏出如夜一般的寂靜、如夢一樣優雅的旋律,而費爾德之所以把這樣的曲風稱為「夜曲」,很可能是來自天主教會的「夜禱」。蕭邦一共寫有二十一首夜曲,而且正如哈聶卡所說,蕭邦「把費爾德築高、吹進戲劇的氣息與熱情使之壯大。費爾德的夜曲是樸素的牧歌,蕭邦的夜曲不只是單純的表達,而是經過裝飾、陰鬱而且帶有東方氣息。」蕭邦音樂中最迷人的部份就是夢幻般的旋律與熱烈的情感,而他的「夜曲」就像在清涼的夜晚仰望星空一樣舒適快意。
蕭邦的夜曲是市面上版本最多的鋼琴曲目之一,但是對葡萄牙鋼琴家皮耶絲來說,這些勁敵對她來說全部都不構成威脅。皮耶絲曾經表示:「我不怕比較。蕭邦的夜曲雖然受歡迎而且版本眾多,很多人卻把它彈得像糖精一樣的甜膩與不自然。」在強調自然的詮釋下,皮耶絲的蕭邦「夜曲」得到了《星期泰晤士報》的佳評:「皮耶絲以美聲唱法似的語法征服了大家的耳朵,樂曲的爆發力更達到讓人匪夷所思的地步。她的音樂雖然瞬息萬變卻是完全出於自發性。…現在我整晚就只想聆聽皮耶絲演奏的蕭邦夜曲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