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死與少女」以及「鱒魚」都是舒伯特的歌曲,而兩首作品都是因為以歌曲為主題變奏而得名。鋼琴五重奏《鱒魚》創作於1819年,是舒伯特到北奧地利旅行時,受到當地礦業家熱情招待,因而創作這部作品以答謝,整部作品洋溢著盎然的生氣與舒暢的感覺。《死與少女》創作於1817年,雖然作品名稱源於第二樂章採用了歌曲《死與少女》,但是,全曲帶著悲哀與愁緒,堪稱是舒伯特最成熟的作品之一。這兩首作品音,都是DG在1990年出品的佳作。李汶與黑特澤爾(前維也納愛樂首席)、克里斯特(前柏林愛樂中提琴首席)、格奧爾格‧佛斯特(前柏林愛樂大提琴手),還有波什(前維也納愛樂低音提琴手)堪稱是《鱒魚》鋼琴五重奏的黃金夢幻組合,詮釋優雅精緻,詼諧曲與終樂章的活潑氣氛十分迷人。由哈根弦樂四重奏演出的《死與少女》同樣是高水準的演出,音樂自始至終都維持著高度,卻又不過分的活力、熱情與戲劇性。
【曲目】舒伯特:A大調鋼琴五重奏《鱒魚》,D 667 [1]第一樂章:活潑的快板 [2]第二樂章:行板 [3]第三樂章:詼諧曲,急板─中段 [4]第四樂章:主題與變奏,小行板 [5]第五樂章:適度的快板 舒伯特:D小調第十四號弦樂四重奏《死與少女》,D 810 [6]第一樂章:快板 [7] 第二樂章:稍快的行板 [8] 第三樂章:詼諧曲,很快的快板 [9]第四樂章:急板